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基督教」標籤的文章

基督徒的初心

聖經釋經 筆者快七十歲了,過著歲月靜好的退休生活。午後鐘擺搖來的一片閒 適,上網看看時事政論八卦國際新聞,享受下午茶的咖啡與點心,又 或許來一些常聽喜愛的音樂。整天也滿忙碌的,間歇間的小睡、靈修 、讀經、禱告........ 教會生活我總是準時參與,查經班......祈禱會,這樣基督徒的生活 ,足夠了嗎?從前總會寫一些屬靈小品,出於聖靈的啟導,得以知悉 一些難懂的經文,例如甚麼是「法度、律例、典章、命令....」等等 ,神學生也不一定知道其真意。但我不會驕傲,這一切都是靈裡的指 引,只要稍為升起那麼一點自滿,下次我有可能失去這份恩賜。 由於每年搬遷到幾百公里以外不同的地方,為要體驗不同城鎮的生活 ,總是感到有如旅遊,事事新鮮,參與附近的教會亦是必然,然而這 幾年所看見的教會光景,都是「老人」教會,年青的信徒不多,教會 人數亦是沒有甚麼增長,有點死氣沈沈地運作。我的心卻多了負擔, 可以不背這擔子麼? 或許,懷有某些「想幫忙」的心,一探教會沒落的光景,聽聞全球多 處教會都有相同的衰敗,有些歐洲有名的教堂甚至變成回教寺,這些 聽聞憑我一個小小平信徒,有何能耐力挽狂瀾? 其實多年前我的母會及各分堂都呈現出由盛而衰,人數不再有所增長 ,夏令會甚至每年都高喊「毋忘初心」,那只是口號,我們這些舊人 只要每天過的自以為「敬虔」,對於年青人被現實社會生活壓得透不 過氣,我們完全無能為力,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初心」是甚麼。 教會一直日趨沈寂,我們想了很多點子,希望帶來復興,但卻不聞甚 麼果效。我們不敢責備別人「不愛主」,但問題原來並非出於「不愛 主」,而是我們從不曾想過真正「毋忘初心」的意思。 直等到去深入設想,如果所有長官都陣亡了,當你不情願地變成一個 指揮官的時候,當你要帶領教會時,你會怎樣作?以今天互聯網普及 ,要找到相應的、可參考的相關資料大概不會太難。 我驚然地發現,「毋忘初心」原來是有例可循的,我所發現的兩個例 子居然是如許地相似。已經塵封的屬靈之筆,受到了一種催促,就是 想把這個發現表達出來。 第一個例子是十七世紀德國的敬虔運動,歸納出最重要的主因,就是 「教會中的神職人員,在政府的安排下,形同公職,造成靈性上的低 落。」這運動發現了一個真理,就是「人人都是祭司」, 落實「人人都是祭司」卻指向「一種行動」: ~ 建立家庭教會(或查經小組,非聖職人員帶領,信徒人人都要查經...

家長靈性軟弱都可以支撐教會

基督教,聖經, 近十數年間華人教會人數雖然有很大的增長,但流失亦同樣迅速,社 會上民生經濟較為富足,生活模式轉變亦很大,老一輩的信徒根本沒 有這方面的經驗去作出指導。在香港而言,舉一個最普遍的例子,在 教導兒女方面,已出現了『怪獸家長』與『不要輸在起跑線』的扭曲 模式,其間不再分辨對與錯,只在於家長們是否跟風,而跟風之中究 竟又投入了有多深或多淺。   這種關乎生兒養女必須面對的生活形式,家長需為子女們安排很多課 外活動,包括了各方面體藝與學科上的補習課程,不單子女們受到影 響,家長因為需要在旁陪伴,帶出帶入,必然落入長期的疲於奔命狀 態當中,如果家長是基督徒,可以確定的一個事實,就是缺少了靈修 、讀經、祈禱的時間,這樣的情況,希望改善屬靈的深度談何容易, 能夠貫徹地不停止聚會,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當論及『不可停止聚會』這一項不移的真理時,這是不容爭辯的,必 須遵守最基本『對   神的尊重』,在時間分配上,一定凌駕任何課內 課外活動之上,在扭曲了的教育模式底下,就算是正常的學校生活, 都有可能要求學生在禮拜日參予其他學校活動,這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作為基督徒的家長,是必須向學校『 Say No 』的。(筆者在這方面 曾有過親身經歷,甚至正式去函學校,指出宗教理由是不能讓步的, 因此我的兒子是不會參與星期天的學校活動)。        至於星期天的敬拜,作為嬰兒家長會遇到雙倍的難處,當孑然一身的 時候,來去自如,健步如飛,如今拖男帶女,出門時若遇到嬰兒吐奶 ,更加手忙腳亂,好不容易回到教會,前一夜照顧嬰兒所虛耗的精力 還未復原,現在還得換尿布,應付餵養照顧等等,講台上甚麼訊息完 全聽不進去,人本身本就靈命軟弱,到教會來只是白走一趟。但我深 知   神就是喜悅人白走一趟,蒙福的教會必然有這些人,他們就是因 為尊重   神,所以不辭勞苦,每個星期推著嬰兒車白走一趟。然而, 教會卻因著這些人而真正的蒙福,這些人因環境所逼,靈性軟弱,但 支撐著教會不倒的,往往又是這一群人。所以剛有小朋友出生的(弟 兄姊妹)父母們,你們必須有心理準備,你們的靈性會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