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你若在人前不認耶穌

你若在人前不認耶穌 以往很多教會面對申請受浸的信徒,都會查問一條假設性的問題, 就是『如果你面對宗教逼迫的時候,甚至面對生死關頭,你會否 在人前不認耶穌 ? 』 我們不要輕率這條問題的嚴重性,如果將它改為『若你不放棄信 仰,我現在就一槍打爆你兒子的頭顱』,這樣的一個艱難而嚴峻的 情況,你還可以站立得穩麼。這樣的一天必會來到,請看耶穌基 督怎樣親口宣告 : 馬太福音 第二十四章         6 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 7         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 8        這都是災難的起頭。〔災難原文作生產之難〕 9     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裏、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 10 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 第十節的『必有許多人跌倒』所指的是信徒,就是因為信了耶穌,然 後選擇放棄基督教信仰,才會跌倒,如果死前仍不悔改,他的名字會 在生命冊中被塗抹,天國沒有他的份,只能在外面黑暗裡哀哭切齒。 馬太福音第十章裡有一段頗矛盾的經文 : 28     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裏的、正要怕他。 29         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麼.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 30       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 31     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 32       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 33        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

如何聽道行道

如何聽道行道 不久前對『如何聽道行道』有一些領受,所以在別的網誌發表了 如下文章,近期有關聽道行道的領受更深更多,因此作更加深入 的補充,加入了『如何聽道行道的進深』版。 先看如何聽道行道 :   最新近的香港教會屬靈情況,普遍地都有一個趨勢,就是 信徒無力行道,無法達成教會一貫的教導 - 『聽道、行道』。 究竟在哪裡出現了問題 ?   其實『聽道、行道』是一個頗籠統 的詞彙,信徒究竟『聽了甚麼道』 ? 然後才可以『怎樣去行道』。     所謂『聽了甚麼道』 ? 當然就是教會每一週的講道聚會中, 講台上傳講出來的教導內容,在教會裡日子愈久的人,聽道的 次數相對地多,所聽過的內容亦相當豐富 ; 至於乏力行道,究竟 是無法行出『哪一種內容的道』呢 ?     聖經裡提出『聽道、行道』的,雅各書最常被拿出來作參考、 作教導,網上大部份有關『聽道、行道』的指導,亦多是以雅各書 的經文作為勸勉,只可惜,沒有多少人真能道出為何信徒無法行道。 其實雅各書提出了一項主因,只是亦沒有多少人去留意這一項主要 原因,變成失之交臂,空入寶山,無功而還。至於雅各書那一段經 文,是這樣的 :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 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 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 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 上必然得福。    雅各書一章 22-25 節   』     這段經文清楚地交待了『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行出來』, 實行不出來,是因為『聽了就忘』。經文內亦提出了惟一解決的方法, 就是『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 『律法』這個詞,是包含了『指出、教導、下令或指出方向』,雅各 當時的說法,大體上是指摩西五經加上耶穌的言行和教導,在今日, 這裡的『使人自由的律法』,以『舊約及新約聖經全書』可以完全涵 蓋。     今天,很多教會已...

如何敬虔度日

                     如何敬虔度日 聖經裡其中的一項教導,要信徒敬虔度日,本來是天經地義,自然 而然的事,但由於『敬虔』一詞頗為深奧,使很多有心教導的牧者 所出的言論淪為『口號』,欠缺了一種『活潑的生命和動力』,所以 筆者亦希望在這個主題上提出另外的一些『角度』。首先請看有關 這方面的經文 : 提多書 第二章 7       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 8   言語純全、無可指責、叫那反對的人、既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便自覺羞愧。 9     勸僕人要順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討他的喜歡.不可頂撞他. 10     不可私拿東西.要顯為忠誠、以致凡事尊榮我們救主 神的道. 11    因為 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 12 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 敬虔是所有宗教都適用的一個形容詞,但惟獨基督教只有一種詮釋, 使徒保羅透過聖靈所認識有關敬虔的真正意思,表達得十分清晰 : 提摩太前書 第三章 16 節 大哉、 敬虔 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就是 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或作在靈性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裏。 這一段經文顯而易見,裡頭所指的人物就是耶穌基督。 保羅視『敬虔』是一種奧秘,事實上亦如此,這裡頭最關鍵的核心, 就是『主耶穌』,假若一切的宗教行為、意識、感覺、對象 …… 等等, 如果不是向準『主耶穌』,任何敬虔都是徒然。 『敬虔度日』不是一種『要作甚麼』的行為,我們只能透過立體的聖 經去理解這種勸勉。首先,我們必須瞭解自己『聖徒』的身份,不信 耶穌基督的人沒有這種身份,他不可能活出敬虔的生活。 筆者年青時很喜愛看古龍的武俠小說,透過人生的歷練,他對人物處 境都有另一種洞悉,他曾經描寫過一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