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4的文章

有想過主日返教會是做甚麼的嗎?到教會一定蒙福的嗎?

聖經釋經 到教會不一定是跟著其他人作同樣的動作,主日返教會是「自己」努 力連於基督。 耶穌沒有創立教會,然而「每一個教會」也是他的,很多人以為「啟 示錄」給七間教會書信的作者是「使徒約翰」,但經文中早已清清楚 楚說明了「約翰」本人只是記錄員,作者卻是耶穌本人: 啟示錄第一章 10  當主日我(約翰)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 11  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     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 論到撒狄教會和老底嘉教會,耶穌如是說: 啟示錄第三章 1   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說、那有 神的七靈、和七星的、     說、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 2   你要儆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衰微原文作死〕因我見你     的行為、在我 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 3   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     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裏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     能知道。 4   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     我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 14  你要寫信給老底嘉教會的使者、說、那為阿們的、為誠信真實見     證的、在 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說、 15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 16  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17  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     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 18  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     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 19  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 20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     那裏去、我與他...

臨時信件

XX弟兄: 到這邊快四年了,由於一家都贊同體驗各城市生活,先住台北、再到 桃園、台中,今年來了高雄。輾轉到過一些教會,最後在一家信義宗 小教會落腳,此教會正統正派,牧師五十多歲,十六歲便信主,自此 一直愛查聖經,神學院畢業,講道能力高超。師母賢慧屬靈,但是, 最近兩年信徒流失嚴重。 這些日子,教會人數只有十人左右,我家連同岳母就已佔去四席。 半年前進入此教會我就提出疑問,為何教會如此慘況?觀察了數月, 大體跟「犯罪」無關,只是跟歐洲教會相仿,信徒只是來聚會,牧師 亦不認同我提出信徒工作是副業,事奉才是正職的看法。 在靈裡的相交下,我發現了過往此教會由執事掌權,民主制度,執事 只是「同工」標準,沒有「屬靈」標準,良莠不齊,只看人數增長, 信徒來教會即可,沒甚裝備教導,到最後所有執事都跑光了,只剩下 牧師。我告訴他,牧師根本可以兼任長老,不受執事的牽扯,這方面 是神學院沒有教的,儘管他的聖經知識豐富,然而比較起來,平安人 卻對長執由來較為清楚。 有了一種負擔,再次燃起我事奉的心,我再查考平安堂及敬虔運動, 才發現我的信仰觀念,早早已被平安堂的「真理洗腦」,天然地知道 屬靈路線何所指,平安堂根本是抄襲敬虔運動,兩個最主要的共通點: 1. 人人皆祭司 (原來很多教會只視為口號) 2, 查經小組不是「教會安排的節目」,而是信徒自覺自願發起及參與。 落實「人人都是祭司」卻指向「一種行動」,敬虔運動有如下的內容: ~ 建立家庭教會(或查經小組,非聖職人員帶領,信徒人人都要查經, 盡可能都要分享,彼此帶領。) ~只使用聖經。努力讀經專心禱告 ~呼吁信徒聚在一起研讀聖經 對於平安堂開始時所摸索到的,「人人都是祭司」的真理,主光哥曾 有如下的講論: ~ 「配搭事奉」:教會沒有「主任制度」,乃是人人為祭司,總動員 事奉。事奉是正業,做總統也是副業 ~ 我們是在沒有全職傳道人的狀態下生存和增長的。世上極多弟兄會 之類的福音堂教會,都是長期沒有全職傳道人領導的。他們也不急於 請傳道人,因為他們能夠在人人配搭事奉的狀態下,維持教會的正常 運作。 ~ 我們(每個信徒)卻不要做「又懶又惡的僕人」。他們不是沒有恩 賜,而是將恩賜和時間都放在世俗職業上,以賺錢為重,被世界(荊 棘)擠住,吸盡了他的(肥料營養),長久不能結實。傳道人也是如 此,他們既然說受過神學訓練,又是蒙召的,若在事奉上比那些有世 ...

基督徒的初心

聖經釋經 筆者快七十歲了,過著歲月靜好的退休生活。午後鐘擺搖來的一片閒 適,上網看看時事政論八卦國際新聞,享受下午茶的咖啡與點心,又 或許來一些常聽喜愛的音樂。整天也滿忙碌的,間歇間的小睡、靈修 、讀經、禱告........ 教會生活我總是準時參與,查經班......祈禱會,這樣基督徒的生活 ,足夠了嗎?從前總會寫一些屬靈小品,出於聖靈的啟導,得以知悉 一些難懂的經文,例如甚麼是「法度、律例、典章、命令....」等等 ,神學生也不一定知道其真意。但我不會驕傲,這一切都是靈裡的指 引,只要稍為升起那麼一點自滿,下次我有可能失去這份恩賜。 由於每年搬遷到幾百公里以外不同的地方,為要體驗不同城鎮的生活 ,總是感到有如旅遊,事事新鮮,參與附近的教會亦是必然,然而這 幾年所看見的教會光景,都是「老人」教會,年青的信徒不多,教會 人數亦是沒有甚麼增長,有點死氣沈沈地運作。我的心卻多了負擔, 可以不背這擔子麼? 或許,懷有某些「想幫忙」的心,一探教會沒落的光景,聽聞全球多 處教會都有相同的衰敗,有些歐洲有名的教堂甚至變成回教寺,這些 聽聞憑我一個小小平信徒,有何能耐力挽狂瀾? 其實多年前我的母會及各分堂都呈現出由盛而衰,人數不再有所增長 ,夏令會甚至每年都高喊「毋忘初心」,那只是口號,我們這些舊人 只要每天過的自以為「敬虔」,對於年青人被現實社會生活壓得透不 過氣,我們完全無能為力,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初心」是甚麼。 教會一直日趨沈寂,我們想了很多點子,希望帶來復興,但卻不聞甚 麼果效。我們不敢責備別人「不愛主」,但問題原來並非出於「不愛 主」,而是我們從不曾想過真正「毋忘初心」的意思。 直等到去深入設想,如果所有長官都陣亡了,當你不情願地變成一個 指揮官的時候,當你要帶領教會時,你會怎樣作?以今天互聯網普及 ,要找到相應的、可參考的相關資料大概不會太難。 我驚然地發現,「毋忘初心」原來是有例可循的,我所發現的兩個例 子居然是如許地相似。已經塵封的屬靈之筆,受到了一種催促,就是 想把這個發現表達出來。 第一個例子是十七世紀德國的敬虔運動,歸納出最重要的主因,就是 「教會中的神職人員,在政府的安排下,形同公職,造成靈性上的低 落。」這運動發現了一個真理,就是「人人都是祭司」, 落實「人人都是祭司」卻指向「一種行動」: ~ 建立家庭教會(或查經小組,非聖職人員帶領,信徒人人都要查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