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與該隱的故事
亞伯與該隱的故事
創世記 第四章
3 有一日、該隱拿地裏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
4 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 5 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的發怒、變了臉色。 6 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甚麼發怒呢、你為甚麼變了臉色呢. 7 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他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他。 8 該隱與他兄弟亞伯說話、二人正在田間、該隱起來打他兄弟亞伯、把他殺了。
這是人類第一次的嚴重犯罪記錄,但它的源頭並非甚麼世俗的爭
執、甚麼自私、甚麼貪婪、甚麼邪惡的個人慾望,卻是從『屬靈』
的領域展開的,只是『獻祭』。所以別以為在教會內,就應該沒有
『罪惡』出現。很多人解釋這段經文時都覺得有困難,如果易地
而處,我的工作是種植紅蘿蔔的,把最甜美的收成獻給 神,亦是
最自然而然的事,沒有甚麼不對。
阿伯牧羊,當時的人是不吃肉的,但不要以為牧羊純屬為了討 神
喜悅、為獻祭,因為羊脂,羊奶都是當時日常必須的食物,所以並
不表示選擇牧羊是更屬靈的職業。這裡頭最大的問題,是因為我們
常從世俗的角度去理解,我們好像必須『搶著』要得到耶和華的看
中,我們必須『搶著』要得到耶和華的悅納。
經文中顯示耶和華的誠實,『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
只是
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請留意,經文內只有『看中』和『看不
中』的形容,我們不能將它與『悅納』和『不悅納』混為一談,經
文的後面才顯示出如何才蒙 神的悅納,那就是『你若行得好、豈不
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他必戀慕你、你卻要制
伏他。』
聖經裡有很多『教導』,這些教導往往就是正途,要改變我們『被扭
曲了』的價值觀,我們在『世上』生存,一定會被這些觀念影響,這
個故事帶出一種思維,就是不要與人『比較』才是正途,我們如果
假設亞伯的供物不被看中,這位被 神認定是『行得好』的人,一定
沒有太大的反應,不會引致『罪就伏在門前』。
獻祭不是討 神喜悅,獻祭是讓祭牲去承擔我們的罪,『血不流、罪
不能赦』,獻祭是承認我們有罪、悔改。罪得赦後,我們就是『完全
人』。所以 :
何西阿書 第六章
6 我喜愛良善、〔或作憐恤〕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 神、勝於燔祭。
撒母耳記上 15:22 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最後,不要與人比較就是正途,就是基督教的價值觀:
約翰福音 第二十一章
17 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麼。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麼、就憂愁、對耶穌說、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餧養我的羊。 18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 19 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 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罷。 20 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膛、說、主阿、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 21 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阿、這人將來如何。 22 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
昔日,彼得跟人比較 : 『這人將來如何』?
主耶穌說 : 『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