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徒該如何選擇前路?


電影桂河橋娓娓道出一個很精彩的虛構歷史故事,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當日軍佔領南亞大部份地區,急欲修建一條鐵路從泰國通

往緬甸,以便軍用物資可以無間斷地補給運送,當時被俘的英軍

上校尼柯森 (Colonel Nicholson)負責帶領盟軍戰俘在桂河上建

造一座渡河大橋,他的部下強烈地有不同的聲音,其中佔多數的

都同意表面上順服日本人的命令,但暗地裡卻馬虎拖延,因為無

阻礙地為敵人建造,此工程完成後更助長敵人的實力去殘害盟軍,

但尼柯森上校卻偏向於不理會政治意圖,盡力合作去換取日本人

對戰俘作出更多的讓步和優待。這種兩極化的現實好像很值得今

天的香港基督徒作為借鏡,但事實上,這種比對假設並不符合現

實,因為很多人、包括基督徒在內,都忽略了『基督教』本身所

顯示的信仰真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用顯淺的比喻,

就是不同領受的人,都有不同的使命,有些人是暴政內的人,他

要勸說執政者不要做得太過分。有些人對極權不作出反抗,守素

安常度日,為上位者禱告、看顧身邊患難中的孤兒寡婦。有些人

按著激盪的良心指出當權者的不是,不介意牢獄之苦。有些人則

遠離罪惡是非之地,逃避謊言及不公義的環境......

 

路加福音第一章

 

1-2 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

    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

3   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

 

路加福音,本來是路加醫生為提阿非羅寫的一本書,據稱提阿非

羅是一位羅馬官員,救恩的恩典是白白送給所有人,無分種族、

無分貧富、無分階層、無分賢愚,任何人,包括暴君本人,包括

執政階層的人,都有可能成為基督徒,所以我們無需對這些人耿

耿於懷,二千年前,羅馬極為殘暴的政權都被福音所征服,本來

逼迫基督教信仰的國度,最後卻以這個宗教為國教,信徒不難看

得出  神在歷史的背後掌管!

 

羅馬書第十三章

1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 神的.凡掌權的都是 神

  所命的。

 

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

13 彼拉多就對他說、他們作見證、告你這麼多的事、你沒有聽見麼。

14 耶穌仍不回答、連一句話也不說、以致巡撫甚覺希奇。

 

24 彼拉多見說也無濟於事、反要生亂、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

   罪不在我、你們承當罷。

 

上述的幾段經文都很有意思,彼拉多代表了掌握生殺權力的人,

然而他亦受制於客觀環境,他對耶穌是同情多於厭惡,政治形勢

迫使他痛下殺手,『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罷。』

我們該痛恨彼拉多,抑或要痛恨控訴耶穌的猶太人? 這些經文告

訴了我們,既無需留難掌權者,耶穌亦沒有用惡毒怨恨的話咒詛

陷害他的猶太人(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我們無需痛恨

特首、警務處長、教育局局長....... 每個人都受制於客觀環境,

受制於『罪』,筆者只知道,如果自己處於他們的位置,極有可

能所作的比他們更壞,香港人有一句諺語非常精彩: 就是『人在

江湖,身不由己』,這些執政者亦有難言之處。

 

 

路加福音第三章

18 約翰又用許多別的話勸百姓、向他們傳福音.

19 只是分封的王希律、因他兄弟之妻希羅底的緣故、並因他所行的一切惡事、受了約

   翰的責備、

20 又另外添了一件、就是把約翰收在監裏。

 

這是施洗約翰的領受,亦是出於他天然的性格,嫉惡如仇,看不

慣他人犯罪作惡,不吐不快,視死如歸,因為他有一個背景優勢,

無妻無兒,毫無後顧之憂,這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仿傚的,客觀環

境亦是很大的要素。

 

馬太福音第十章

21 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

22 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23 有人在這城裏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裏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

   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啟示錄第十八章

4 我又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他一同有罪、受

  他所受的災殃.

5 因他的罪惡滔天、他的不義 神已經想起來了。

 

這兩段經文直接、簡單、易明,如果有條件、有能力、有此領受,

就要逃到別的城去、在今天,這個動作就是移民。除了上述四種

處境,若你有其他的領受,就照著去行吧。

 

馬太福音第八章

3 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罷.他的大痲瘋立刻就潔淨了。

4 耶穌對他說、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

  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路加福音第八章

38 鬼所離開的那人、懇求和耶穌同在.耶穌卻打發他回去、

39 說、你回家去、傳說  神為你作了何等大的事.他就去滿城裏傳揚耶穌為他作

   了何等大的事。

 

上面兩段經文是初信者的難題,當耶穌或醫治或幫助了某些入後,

他會要求這些人或不要作聲,又或反過來要求到處傳揚,其實耶

穌知道在這兩個完全相反的舉動中,某些人適合到處宣揚,有些

人卻適合安靜不張揚為佳,當應用在類似『為正義發聲』的這些

事上,如果你有強烈的領受,當然是大力發聲,相反,你的領受

是沉默、安靜、代禱,你當然亦照感動去作,不用聽取『人的意

見』。

 

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

18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

   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

19 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 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

   我罷。

20 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

   膛、說、主阿、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

21 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阿、這人將來如何。

22 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

 

筆者以上述這段經文作結,『這人將來如何』,我們都會和彼得

一樣,很想知道別人的景況、想法、結局是否都跟自己相同,但

耶穌的回答亦是跟我們眾人說的: 『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是甚麼意思?

怎樣理解誡命、命令、吩咐、律例、典章、法度

『壇上的火、要常常燒著』代表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