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教的起源
基督教/聖經
猶太教儀式及浸禮的由來 / 為何施洗約翰被稱作『先鋒』? 浸禮的爭辯?
撇除了信仰宗教的範圍,聖經本身仍是一本珍貴的寶藏,它揭示了很
多有價值的歷史記載,而這些記錄並不存在虛構成份,直接了當地反
映了真實情況。有關『人類儀式』的起源、發展、探索,都是一門嚴
謹的學科,但今天就算自稱為最頂尖的『人類學』專家,都無法確定
『人類儀式』的起源,在這方面的題材上,很多的相關理論都還是『
猜想』的,但這些專家門的傳承與長期的觀察,有一項現象至少是合
乎聖經的,就是除了『人類』以外,到現今還未有看到別的『物種』
具有『守儀式』的行為傾向。聖經在這方面佔有絕對的優勢,因為它
詳盡記錄了以色列人的由來,記載了這整個民族的行為準則並非依循
『人類』本身的自由發展,而是規限於『神喻』,希伯來書很準確地
道出了這樣的一個事實,當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他們有的只是愚
昧和無知,然而
神卻是拉著他們的手,與他們立約,指教他們甚麼
是當作的,甚麼是不當作的,在這些行為準則裡頭,完全沒有摻雜『
人』的意見。
希伯來書第八章
9 不像我拉著他們祖宗的手、領他們出埃及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
因為他們不恆
心守我的約、我也不理他們.這是主說的。』
在『約』的內容裡面,不單白紙黑字記載下來,還伴隨著『命令、吩
咐』、『法度』、『律例』、『典章』和『誡命』,這些詳盡資料詳
細記載在摩西五經之內,沒有任何『人類』書寫文明像這五經,經歷
了三千四百年之後,其內容到今天仍是垂手可得、完整無缺、毫無更
動。如果人類追溯『儀式』的起源,深信可以在這寶典裡頭尋得出蛛
絲馬跡。
摩西五經誡律當中,有頗多獻祭條例,不但數得出『五祭』的內容,
還鉅細無遺地詳錄了肉要怎樣切,內臟要怎樣洗。在『節期條例』裡
,甚麼節日一定要守,在逾越節中,早幾天如何準備羊羔,配甚麼菜
,要怎樣煮,都有嚴謹的規定,又有祭司每早晚要點燈,香料要怎樣
作......等等,值得留意的,是這一切吩咐都是『神喻』,就算到了
今天,有一些內容都是『人』不明所以的,又在這麼多的誡律當中,
其中確是有一些『儀式』律例的,但有關儀式的部分,全都沒有帶領
會眾『領會』、又或者是事奉者分班分次的條文。下面兩段經文就提
出了祭司與信眾不同的『儀式』要求,信眾在奉獻前要按手在祭牲頭
上,祭司宰殺祭物之後要蘸祭牲的血、向會幕前面彈七次:
民數記第十九章
2 耶和華命定律法中的一條律例、乃是這樣說、你要吩咐以色列人、
把一隻沒有
殘疾、未曾負軛、純紅的母牛、牽到你這裏來。
3 交給祭司以利亞撒、他必牽到營外、人就把牛宰在他面前。
4 祭司以利亞撒、要用指頭蘸這牛的血、向會幕前面彈七次。
利未記第四章
2 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若有人在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的甚麼事上、誤
犯了一件.
3 或是受膏的祭司犯罪、使百姓陷在罪裏、就當為他所犯的罪、把沒
有殘疾的公
牛犢、獻給耶和華為贖罪祭。
4 他要牽公牛到會幕門口、在耶和華面前、按手在牛的頭上、把牛宰
於耶和華面前。
對於信眾來說,『我和我一家必事奉耶和華』跟『 神阿、錫安的人
、都等候讚美你』看來不是同一件事,前者無需『儀式』,而後者,
當眾人聚集去作同一件事讚美 神的時候,顯而易見便需要有『儀式
』去引領眾人,需要有事奉班次去預備各種運作,跟會眾同作敬拜。
在這些前題下,筆者發現原來猶太教儀式跟大衛有關,亦確定了猶太
教始於何時。
我們很多時候都說以色列人有摩西五經,為何仍常常不聽命 神的吩
咐?但如果分析經文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原來事實跟我們的『想法』
完全不同,古代經卷無論是寫在羊皮卷上,抑或刻在甚麼物件上,不
便攜帶,難於拿出來閱覽,由於需要很大地方放置,很容易便會變成
『不被重視』的『倉底貨』,時移世易,最後這些『寶物』多被誤以
為沒有價值的物品,從此流失。所以別以為『猶大南國列王』或『以
色列北國列王』應該很熟知摩西五經,事實上連大衛王也曾對耶和華
的律例典章不清不楚。大衛登上王位,江山穩固,欲將法櫃運回京城
的時候,卻發生了牛失前蹄,引至烏撒被 神擊殺:
撒母耳記下第六章
1 大衛又聚集以色列中所有挑選的人三萬。
2 大衛起身率領跟隨他的眾人前往、要從巴拉猶大將 神的約櫃運來
‧這約櫃、就是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留名的約櫃。
3 他們將 神的約櫃、從岡上亞比拿達的家裏抬出來、放在新車上、
亞比拿達的兩個兒子、烏撒和亞希約趕這新車。
4 他們將 神的約櫃、從岡上亞比拿達家裏抬出來的時候、亞希約在
櫃前行走。
5 大衛和以色列的全家、在耶和華面前用松木製造的各樣樂器、和琴、
瑟、鼓、鈸、鑼、作樂跳舞。
6 到了拿艮的禾場、因為牛失前蹄、烏撒就伸手扶住 神的約櫃。
7 神耶和華向烏撒發怒、因這錯誤擊殺他、他就死在 神的約櫃旁。
8 大衛因耶和華擊殺烏撒、心裏愁煩、就稱那地方為毘列斯烏撒、
直到今日。
9 那日大衛懼怕耶和華、說、耶和華的約櫃怎可運到我這裏來。
10
於是大衛不肯將耶和華的約櫃運進大衛的城、卻運到迦特人、
俄別以東的家中。
從這件事故便可以看出,當時大衛對『律法書』完全不清不楚,因
為律法書上對聖物處理有很嚴格的規定:
民數記第四章
15
將要起營的時候、亞倫和他兒子把聖所、和聖所的一切器具遮蓋
完了、哥轄的子孫、就要來抬、只是不可摸聖物、免得他們死亡
.會幕裏這些物件、是哥轄子孫所當抬的。
出埃及記 第二十五章
14
要把杠穿在櫃旁的環內、以便抬櫃。
15
這杠要常在櫃的環內、不可抽出來。
16
必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裏。
『約櫃的杠要常在櫃的環內,不可抽出來,要由利未人去擔抬,不
能用車運送,不可模聖物』。大衛完全不知始末,所以那一刻他懼
怕 神,並且不曉得何處得罪 神。但過了三個月,大衛不但知道
細則,為了從新迎接約櫃,他策劃了一個極大的慶典,並且知道
神的心意,指派利末支派的人去負責詩班歌頌 神,這個部份甚
至不在律例典章裡頭的:
歷代志上 第十五章
1
大衛在大衛城為自己建造宮殿‧又為 神的約櫃豫備地方、
支搭帳幕。
2
那時大衛說、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 神的約櫃‧因為
耶和華揀選他們抬 神的約櫃、且永遠事奉他。
3
大衛招聚以色列眾人到耶路撒冷、要將耶和華的約櫃抬到他
所豫備的地方。
13
因你們先前沒有抬這約櫃、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我們的 神、
所以他刑罰我們‧
15
利未子孫就用杠、肩抬 神的約櫃、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
咐的。
16
大衛吩咐利未人的族長、派他們歌唱的弟兄、用琴瑟和鈸作
樂、歡歡喜喜地大聲歌頌。
顯然地,大衛從祭司那處取得律法書,不但閱讀了一遍,還按照
神的吩咐,為自己抄錄一本,他用了不到三個月時間,廢寢忘食
抄寫,日後的詩篇可以看到這種痕跡:
申命記第十七章
18
他登了國位、就要將祭司利未人面前的這律法書、為自己抄錄一
本、
19
存在他那裏、要平生誦讀、好學習敬畏耶和華他的 神、謹守遵
行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這些律例.
詩篇 第一篇
1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詩篇第十九篇
7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
有智慧。
8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
人的眼目。
9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10 都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比蜜甘甜、且比蜂
房下滴的蜜甘甜。
11
況且你的僕人因此受警戒‧守著這些便有大賞。
按筆者的研究,無論在北國以色列或者是是猶大南國,眾多的王裡除
了大衛以外,只有希西家和約西亞完全抄錄了解律法書,所以他們才
曉得完全廢除猶大境內的邱壇,這是另外的一個故事了。
前面引述了大衛將法櫃運入耶路撒冷時舉行的慶典之後,確立了詩班
的班次:
歷代志上第六章
31
約櫃安設之後、大衛派人在耶和華殿中管理歌唱的事。
32
他們就在會幕前當歌唱的差、及至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造了耶
和華的殿、他們便按著班次供職。
大衛迎接約櫃之後,不但將『詩班』分了班次,還將示羅會幕和耶路
撒冷安放 神約櫃的聖所設置了事奉的班次,伊始一個有制度,有聚
會『儀式』,敬拜耶和華的體系產生了,後來外邦人稱呼住在猶大地
的人為猶太人,而猶太人的宗教信仰亦被稱為猶太教。至於領會的儀
式,詩班的出現與及利未人事奉的班次,都不是『神喻』,但顯然地
, 神沒有表示反對就代表了祂對大衛所作的視為美事。 5
歷代志上第二十三章
25
大衛說、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已經使他的百姓平安‧他永遠住
在耶路撒冷。
26
利未人不必再抬帳幕、和其中所用的一切器皿了。
27
照著大衛臨終所吩咐的、利未人從二十歲以外的、都被數點。
28
他們的職任、是服事亞倫的子孫、在耶和華的殿、和院子、並屋
中辦事、潔淨 一切聖物、就是辦 神殿的事務‧
29
並管理陳設餅、素祭的細麵、或無酵薄餅、或用盤烤、或用油調
和的物、又管 理各樣的升斗尺度‧
30
每日早晚、站立稱謝讚美耶和華‧
31
又在安息日、月朔、並節期、按數照例、將燔祭常常獻給耶和華‧
32
又看守會幕、和聖所、並守耶和華吩咐他們弟兄亞倫子孫的、辦
耶和華殿的事。
歷代志上第二十四章
1 亞倫子孫的班次、記在下面‧亞倫的兒子是拿答、亞比戶、以利亞
撒、以他瑪。
2 拿答亞比戶........
舊約聖經中有浸禮嗎?浸禮的由來:
猶太人的誡律裡頭,不潔需要洗澡自潔,祭司舉行宗教獻祭前需洗澡
自潔,甚至在無法確定有否隱而未現的罪過而自潔。但值得留意的是
大部份需要再次成為聖潔的自潔洗澡要求、是跟犯罪無關的,祭司舉
行獻祭後,處理祭壇燒牛的人要洗身,事後收起牛灰的利未人,亦需
要洗身:
民數記第十九章
4
祭司以利亞撒、要用指頭蘸這牛的血、向會幕前面彈七次。
7
祭司必不潔淨到晚上.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後可以進營。
8
燒牛的人必不潔淨到晚上、也要洗衣服、用水洗身。
9
必有一個潔淨的人收起母牛的灰、存在營外潔淨的地方、為以色
列會眾調作除污穢的水、這本是除罪的。
10
收起母牛灰的人、必不潔淨到晚上、要洗衣服.這要給以色列人
和寄居在他們中間的外人、作為永遠的定例。
現代考古學發現那穌時期曠野散居一些猶太教另外一個敬虔團體的遺
跡,他們被稱為愛色尼人,普遍地在他們的住處都設有浸池,因為他
們注重潔淨的禮儀,每天都進行潔淨的沐浴,亦極度倡議天國快要來
臨,沒有證據證實施洗約翰來自這些團體,但可以看到『自潔』這個
儀式十分常見。中世紀的猶太拉比所領受的一句經文被視為是誡律的
總結,與基督教的基本教義驚人地相似,就是先知說過的一句話:『
義人必因信得生』,這些相同的最終領受,亦可以反射在愛色尼人對
於自潔的執著上,那是同樣地相信 神的誡命和遵守這些吩咐極為重
要,既然誡律上遍佈洗身、潔淨等誡律,每隔一段時日用洗禮儀式作
為自潔、去回應對遵守
神吩咐的表現,這是『相信』誡律裡大量洗
身吩咐必有
神的心意,『信』的後果就是去實行,這裡頭還包含了
一個被忽略了的重要內容,就是『從來位分大的給位分小的祝福』,
如果以『儀式』進行,透過由位分大的去施行這儀式,最重要的含意
就是祝福。
希伯來書第七章
7 從來位分大的給位分小的祝福、這是駁不倒的理。
你有想過為何施洗約翰被稱作『先鋒』:
很多時我們都忽略了施洗約翰的『先鋒戰績』,是因為主耶穌的光芒
實在太大,完全搶走了視線,以至我們忽略了『先鋒』的含意。聖經
記載了這位人物的特點:
路加福音第一章
66
凡聽見的人、都將這事放在心裏、說、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呢
.因為有主與他同在
施洗約翰就是這個孩子,『將來』到了,他洞悉了很多先知都不知道
的事,『因為有主與他同在』,他宣講『天國近了,你們當悔改』,
這些內容當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而是『主』的意思,他作出了舊約
聖經裡沒有的事,『從來位分大的給位分小的祝福』,他給人施行浸
禮,叫人認罪悔改受浸,用『儀式』去表達受浸者悔改的心意,亦用
此『儀式』由施浸者代替
神去接納人的悔改,繼而包含了代替
神
去施行祝福。他從甚麼渠道得知這些內容?這當然是『主』告訴他的
,他幾乎做了彌賽亞要做的所有事情,除了更精細去闡釋誡律的真意
的那個部份。主耶穌來了,因為已經由施洗約翰鋪平了道路,人們都
了解有『天國近了』這回事,亦模糊地知道獻祭是為了除罪,『浸禮
』亦有近似的果效,因為受浸亦是承認自己知罪悔改,亦是為了除罪
,連法利賽人和文士都知道這些連舊約聖經都沒有的概念,是施洗約
翰讓他們稍為了解這些事,而不是耶穌。後來的真理顯示了受施洗約
翰的浸無效,這是實情嗎?當然不是,施洗約翰的浸顯然就像獻祭,
那是暫時的果效,意即暫時有效,將來還要再受浸,就像舊約裡將來
還要不停地獻祭一樣。只有永恆的大祭司主耶穌一次獻上,將來就無
需再獻祭一樣,一次奉主耶穌的名受浸,無需再浸就是相同的真理。
這位先鋒洽如其份地完成了他的使命。
至於人們信主受浸,沒有甚麼好爭辯的,因為主耶耶穌親自吩咐:『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跟隨耶穌的人要聽命於他
的吩咐本來理所當然,你說跟隨耶穌,卻不聽他的吩咐受洗,這是那
一門子的聽命?浸禮還包含了施浸的人代替主耶穌去祝福受浸的人。
浸禮的形式與爭辯?
自從耶穌復活升天以後,教會在地上開始運作。由於很多的環境限制
,對於一些情況,『浸禮』並不一定能順利展開,例如一些患重病的
人信主,他們的體質絕不適宜『落水』受浸,這種特殊情況是否可以
例外呢?在宗教歷史裡面,早早就有嬰兒受洗這回事,這樣會做成必
然的一個後果,就是人本身應該有自主意志的時候,有意歸入教會,
一次過奉聖父、聖子、聖靈之名受浸,便終生有效。然而嬰兒時受浸
,但它(英文文法中嬰兒是以『它』作代名詞,因為嬰兒還未具有『
他』或『她』的資格)還未擁有獨立意識,因此它所受的浸禮是無效
的,歷史裡『重浸派』的覺醒,就包含了這些爭議。鑒於上述這些特
殊情況,以灑水替代了落水的浸禮是否附合新約的真理?這又牽扯到
浸禮跟得救有關?新約中第一位得救的基督徒,就是在耶穌身旁同釘
的強盜,他沒有受浸,亦無法受浸,但耶穌確定地告訴他『今日你要
同我在樂園裏了』。顯然地這反映了一些實情,再者,自從教會經歷
了二千多年的日子,曾受浸的人到最後背棄信仰,這些人比比皆是,
大概可以反映出浸禮與得救不一定扯上關係。值得留意的,在使徒行
傳中記載了一段話:
使徒行傳第二章
40
彼得還用許多話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
的世代。
41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
以當時的事奉人手為三千人施行水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而最有可能
的實情就是灑水禮,舊約裡對聖物有極為嚴謹的規定,有的需要仔細
膏抹,有些則用聖水灑上,同得『潔淨』的效果,這種分別都道出了
真理的一些原則:
出埃及記第二十九章
36
每天要獻公牛一隻、為贖罪祭.你潔淨壇的時候、壇就潔淨了.
且要用膏抹壇、使壇成聖。
民數記第十九章
18
必當有一個潔淨的人、拿牛膝草蘸在這水中、把水灑在帳棚上、
和一切器皿、並帳棚內的眾人身上、又灑在摸了骨頭、或摸了被
殺的、或摸了自死的、或摸了墳墓的那人身上。
19
第三天、和第七天、潔淨的人要灑水在不潔淨的人身上、第七天
就使他成為潔淨.那人要洗衣服、用水洗澡、到晚上就潔淨了
鑑於這些經文,筆者是傾向於『無需對儀式』有太大的執著,如果連
獻祭時將祭牲的肉切成塊子,聖經裡對這麼細微的形式都有精細的要
求,當然會嚴苛並清楚地列明應當怎樣『浸』,偏偏整本聖經裡都沒
有這個『神喻』,所以對於浸禮的儀式,人的爭辯看來是不必要的。
出埃及記第二十九章
16
要宰這羊、把血灑在壇的周圍。
17
要把羊切成塊子、洗淨五臟、和腿、連塊子帶頭、都放在一處。
留言
張貼留言